English

留守知青今安在

1999-04-19 来源:生活时报 □江枫 我有话说

亮丽的知青情结

英国《泰晤士报》称:“作为中国极左政治的积淀,留守知青用他们的青春诠释苦难,研究这个群体可以证实中国人是何等的自强不息,何等吃苦耐劳……”

我国西南某县一畜牧局长孙民是当年的成都知青,在大规模返城的时候,他留下了,他留下的原因很简单:事业使然。他给县上递交了一份关于云蒙山畜牧立体开发的报告,提出了“公司加农户”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战略,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创举,《人民日报》专门发评论员文章向全国推广。云蒙山牧场也受到了联合国开发署和世界银行的关注。阿佩妮女士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孙民的。孙民一口漂亮的英语,不仅给她介绍奶牛和工厂,而且介绍牧场的阳光空气和他知青岁月中有趣的故事。这位来自新西兰的女士很快迷上云蒙山,不仅是这里山美水秀牛羊肥,更重要的是有这样一位“既懂马列,又懂杰克逊;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风范,也能接受西方的后现代主义的传奇般的先生”。她深深地爱上他。但她又在孙民颇具传统美德的婚姻面前无可奈何,她常常对孙民的妻子坦言:“你真幸福!”而且还半开玩笑地说:“你允许让我给孙先生生一个孩子吗?我想这个孩子一定会与他一样有魅力!”当有人问为什么如此钟情中国时,她的微笑里有一丝无奈,“那里有我的爱!”太行山革命老区某县有一个叫顾兴祝的上海知青,被光荣当选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。1979年知青返城时,他刚刚被县农机厂招工,美差变成了倒霉事,他永远失去了回上海的机会。1988年,他被推选为农机厂的厂长。当时,这个厂只能生产镰刀、锄头之类的农具,产销不对路,设备又老套,工厂资不抵债,百十号工人都张大嘴巴向他要饭吃。“当时没有破产法,想死还死不掉。”没办法,他硬着头皮走马上任,经过多方论证,决定开发“移动变压器”———这在国内属空白,也是投资巨大的高科技产品。钱从何来?他第一个把自己家里的电器(包括一只伴随着他度过知青岁月的收音机)卖了,用来筹资,工人们也把自己从牙缝里挤出的一点点钱凑起来,共计27万元,可这点钱远远不够。顾兴祝脸上掠过一丝无奈,“就算我去坐牢,也要上这条流水线!”他带着全厂工人这27万元的血汗钱踏上了开往俄罗斯的列车,他要去做一个钱生钱的实验。当时,南方沿海特区正在大兴土木,许多大工程都需要大量的康拜因,而俄罗斯正愁康拜因没地方卖。他用27万元买上一车皮一车皮的食品和轻工品,换回来一辆一辆的康拜因。一年下来,他的27万元已经变成了2400万元,一条变压器生产线旋即上马,六个月投工见效,产品畅销国内外。

大凡知青都出生在百废待兴的50年代,他们与六七十年代的人不同,他们当过地道的农民,用行为和青春,真正诠释了“苦难”。(完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